8月初,“80后”党员干部刘先生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为一名青少年患者搭建跨越生死的桥梁,他成为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中华骨髓库)第20750例,广西第728例,南宁市第223例非血缘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刘先生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
刘先生负责城区的“三服务”工作,他始终把服务意识刻进工作细节里,在工作岗位上淬炼出责任感,并延伸到社区的志愿服务活动中,将政务服务的细致转化为民生服务的温暖。正如他常说的:“服务群众不分场合,能帮一帮就多尽一份力。”刘先生这份“能帮就帮”的信念,在无偿献血时愈发坚定。
每当县区红十字会组织献血活动时,刘先生总是积极响应,当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介绍捐献造血干细胞能拯救白血病患者时,他毫不犹豫加入中华骨髓库。他入库初心的背后,藏着一段刻骨铭心的痛。多年前,爱女因患白血病未找到骨髓配型而离世,那份无力感成了他心中难以释怀的遗憾。正是这份切肤之痛,他才格外关注血液病患者这个群体。当得知自己配型成功时,他比任何人都懂得这份坚定背后的力量。受捐者正处于青春美好的年华,他仿佛看到了社区里那些朝气蓬勃的青少年的身影。“那是人生最灿烂的年纪,我必须帮他(她)。”起初,家人将捐献造血干细胞误解为“抽骨髓”而忧心忡忡。刘先生耐心做好家人的说服解释,让家人确信捐献造血干细胞对健康无害,最终赢得了全家的支持。
采集当天,刘先生躺在病床上望向血细胞分离机,想起自己常对青年志愿者说的话:“能帮就帮,是南宁人的本分。”当年他没能为女儿做的事,如今却能为另一个孩子做到。对刘先生而言,这次捐献不仅是一场生命救助,更是一次自我救赎。当这份带着父爱的“生命种子”开始生根,那个曾让他心碎的遗憾,将在另一个生命的延续里,绽放出了希望的模样。此刻,这位父亲和那患病的青年都收获了灵魂的“重生”。
中华骨髓库广西分库、市、县区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慰问看望刘先生
“但行好事,不问因果。”这是刘先生最想对患者说的话。当他的造血干细胞顺着生命通道流进患者体内,那份在“三服务”中沉淀的责任以及在志愿服务中积蓄的温暖,正化作最动人的生命礼赞。刘先生用实际行动证明,最深的痛可以孕育最暖的光,这份跨越山海的生命接力,正是红十字精神中人道的底色、博爱的温度与奉献的光芒最生动的注脚。
上一篇:没有内容了!
下一篇:没有内容了!
9月3日上午,广西红十字会组织机关和直属管理中心、广西红十字基金会、广西红十字会救护训练中心干部职工集中观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大会暨阅兵式直播,感受新时代中国国防力量的建设成就。[详细]